7月,河源东源的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早造的稻田里传来收获的序曲。无人植保机在空中巡航,监测水稻的长势,精确分析和指导用肥用药。待两造水稻收割后,这片5000亩的智慧农场将全部种上“航天稻”。
在河源,广阔的山水田园间持续上演着农业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水稻航天育种制种成果不断涌现,马铃薯本地繁种取得新进展,优良种猪种禽培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促进农业向“新”提质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智慧农机武装农场
航天育种创下纪录
眼下,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5200亩稻田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只需6名工作人员便能实现所有稻田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1500亩示范田更是实现了无人化耕作。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设定路线,不论日夜晨昏,无惧风雨寒暑,智能农机便能轻松完成多种田间作业。
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无人驾驶智慧农机。 受访者供图
在不断提升机械作业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育种技术的新应用也正在助推河源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优质稻品种选育,河源市打造了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华种业”)。该公司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团队建立了国家水稻育种创新研究院进行水稻品种培育,并利用生物育种技术,结合航天育种,开展水稻育种创新工作。
目前,兆华种业培育的航天水稻品种“华航香银针”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认定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2024年该品种推广种植25万亩,销售额900万元。作为完全在河源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华航香银针”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种美香占2号,多次创下亩产“新纪录”。
自2023年起,兆华种业还依托万绿智慧农场在柳城镇、蓝口镇、上莞镇开展水稻制种,取得初步成效。2024年水稻制种面积达5300亩,产值5000万元,预计2025年水稻制种面积将达1万亩,产值将达1亿元。
据了解,接下来,河源还将以丝苗米产业园及万亩水稻智慧农场为主要基地,着力推动流转一批土地,开展订单式水稻制种工作,建成水稻+马铃薯套紫云英轮作制种基地1万亩,并依托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现代化种业加工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自主繁育新薯种
破解“北薯南调”难题
“这是全省首批自主培育的马铃薯脱毒种苗,预计可收获800万粒微型薯。”在河源市灯塔盆地的广东省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下称“南繁基地”),雾化栽培棚的微型薯已完成收获。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微型薯的成功培育和收获,将有效解决广东马铃薯种薯“北薯南调”难题。
“广东的马铃薯种薯主要来自北方,北方的种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长途运输成本高、没有打破休眠期、病害多、品种不适应广东气候等。”灯塔盆地农高区副主任李家洲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据悉,我国冬作区的马铃薯繁育体系长期残缺,华南区域冬种马铃薯种薯全部来自我国北方繁育基地,种薯“北薯南调”成为限制广东冬种马铃薯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广东各地推广“稻稻薯”种植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种植效益。据了解,广东每年冬种马铃薯面积已达到80万亩。作为反季作物,冬种马铃薯在北方市场售价也更高。
不断发展壮大的马铃薯产业催生了巨大的优质脱毒种薯的需求。河源灯塔盆地拥有足够干净的土壤条件,具备生产优质种薯的条件。
南繁基地生产的微型薯因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 受访者供图
广东荟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锋年介绍,在河源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灯塔实验室与荟丰农业于2024年共同建设了全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填补了广东规模化马铃薯脱毒种薯育种的空白。基地首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培育2000万粒脱毒微型薯,实现标准化生产。基地内现有3个气雾栽培棚和3个基质大棚,一年生产两季。在气雾栽培棚,经过组培的部分脱毒苗移栽至此,悬空生长,根系如帘幕垂下,结出一串串微型薯。相较于传统的基质栽培棚,通过改良的气雾栽培技术平均每株苗可以产出30倍数量的微型薯。
广东省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雾化栽培棚内培育的微型薯。 受访者供图
“我们1个气雾棚今年一季栽培了7万株苗,结出超过350万粒微型薯。”他介绍道:“首批微型薯还选育了多种改良的优质品种,更能适应广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他表示,今年冬天,这些微型薯将在“智慧农场”完成大田扩繁,为农户带来产自河源的优质种薯种苗,助力全省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肉猪住上楼房公寓
肉鸽种业蓄力腾飞
在东源县船塘镇的山野间,由东瑞股份全资子公司东源东瑞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东源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拔地而起,数十万头肉猪住上了高端的“楼房公寓”。该企业将传统种猪测定选育和种猪全基因组选育相结合,构建了集团化统一的大数据联合育种体系,每年可供应祖代及以上代次种猪5.6万头、父母代种猪13.5万头,种猪年产值约6.5亿元。
新质农业在河源蓬勃发展,优质种猪种禽的培育和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河源市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与省级核心育种场,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紫金东瑞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获批广东省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省级保种场,河源兴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广东省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东源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 受访者供图
而在家禽育种方面,作为南方地区唯一的家禽种业“国家队”企业,广东广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超4亿元,在东源县顺天镇滑滩村建设了占地1300多亩的南方国鸡种业基地项目。
据了解,该种业基地集品种研发、育种扩繁、成功转化于一体,预计每年可向全国供应优质家禽种苗超400万套、各类优质家禽鸡苗产品约8000万羽,年产值约2亿元。该公司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当年销售父母代种鸡200万套,销售额6000万元。今年1月,广弘种业培育的优质小型白羽鸡广弘3号小白鸡配套系顺利通过现场核验,年底有望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位于紫金县义容镇的深圳天翔达鸽业原种鸽场也在持续产出种鸽产业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种鸽品种的空白。该种鸽场主要育有深王鸽、白王鸽、卡奴鸽、泰深公母自别鸽以及天翔1号等六个品种、八个品系,存栏种鸽15万对,年出栏原种种鸽15万对。天翔达鸽业的“天翔1号”种鸽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的种鸽配套系,是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种种鸽,其诞生结束了我国肉鸽原种种鸽依赖进口的历史。2022年,“天翔1号”被认定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24年11月,“天翔2号”种鸽成功报送至农业部畜牧总站,并交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预计今年7月将全面完成审定流程,为河源市种鸽产业再添精彩。
为护航种业产业健康发展,河源市还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行动,加强农作物等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加强蓝塘猪保种场等建设,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确保优良资源不丢失,为新品种研发创新提供基础。
从水稻选育制种、马铃薯本地繁种到培育优质种猪和种禽,河源市不断以高新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产业,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开发和种苗繁育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产出新的成果,有力推动种业产业升级与规模化发展。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国华
98配资官网-北京配资网-股票配资注册-现货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